
在山东省全力打造“天空之城”的战略背景下,10月21日,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与海创智空(山东)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望远楼907会议室共同签署了低空经济研究院合作协议。海创智空总经理侯磊、学校副校长王建、校长助理孙熙轩及双方相关负责人出席仪式。

王建指出,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国内首批职业本科大学,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始终坚持“服务产业、对接需求”的办学定位。学校应用外语、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位居全国前列,同时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契合数字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,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此次合作将为学校在低空经济领域拓展人才培养新方向、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。

侯磊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发展概况与核心优势。海创智空业务覆盖低空产业规划、无人机研发制造、智能感知平台建设等全产业链领域,已在滨州、青岛等地成功落地“智慧城市低空智能感知平台”等标杆项目,并在应急指挥、环保巡查等应用场景中取得显著成效。侯磊表示送钱宝,期待通过与学校合作,共同构建“实验室+产业场景”的协同创新模式,探索低空经济产业应用与人才培养新路径。

根据协议,双方将重点推进三大合作板块: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,共建“低空经济产业学院”,联合开发无人机操作、低空数据处理等核心课程,融入海创智空的CAAC培训体系与真实产业项目案例,同步设立“低空研学基地”,配备高性能穿越机、自动机场等实训设备,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;二是在技术创新方面,成立联合研发中心,结合元宇宙与数字孪生技术,聚焦低空数据安全、智能调度、低空气象等关键技术攻关,实现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产业数据的深度融合;三是在产业服务方面,依托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,共同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低空经济产业链延伸,助力区域产业创新发展。
签约仪式后,双方围绕合作细节进行了深入交流,一致表示将以此次签约为起点,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与专业人才培养步伐,共同助力山东打造全国低空经济数字化转型示范区。

此次合作恰逢山东省加速布局低空经济的战略窗口期,双方优势互补、协同共进,不仅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“政产学研用”一体化创新样本,也为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
撰稿:董亚君 李 洁
摄影:孔一帆
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